这声音实在太熟悉了。
还是那句话,熟悉到每次听见这道声音,沈玉楼都想把声音的主人摁进茅坑里面。
沈玉楼闭了闭眼,强行将心中的那团火焰按住。
昨天周氏偷偷摸摸过来打探情况时,她就猜到周氏肯定也会跑到工地上煮汤卖。
毕竟这门生意着实不错,周氏又是个跑去别人家串个门,都算计着要薅根鸡毛回家去的贪财性子。
只是她没想到,周氏的动作居然这么快,昨天才打探完消息,今天就迫不及待地将摊子摆上了。
摆摊也就算了,毕竟正如周氏所言,这块工地又不是她家的,没道理只允许她做生意,不允许旁人过来分一杯羹。
那也太霸道了。
可问题是,四周空地那么大,周氏选哪不好,偏偏将摊子安置在她家摊子旁边,这就过分了。
望着几乎紧挨在一起的两张擀面台,再看看蛮横不讲道理的周氏,沈玉楼气得心口疼,好不容易按下去的火苗险些一飞冲天。
好在最后关头她又忍住了。
出来做生意,和气生财。
她要是跟周氏起争执,惹恼差吏,说不得两家最后谁也做不成。
眼瞅着赵宝珠气得柳眉倒竖,撸起袖子就要揍人,沈玉楼连忙拉住她,冲她摇了摇头:“算了,没必要跟这种人一般见识,不值当。”
周氏将摊子紧挨着她家的摊子摆,其中的心思也不难猜,无非就是想借光抢客源。
用上一世的一个网络用词来说就是蹭流量。
可那又如何?
打铁还需自身本事硬,周氏就算蹭到流量,能不能接住还未知呢。
跟周氏一道过来的,还有一个中年妇人,这人是云氏的大嫂,沈玉楼有印象。
因为当初,就是这位云大嫂,将秀才老爷要给儿子娶媳妇的消息带给了周氏。
“那秀才老爷的儿子我见过,生得那叫一个俊啊,就跟画上的人物一般好看;他们家的家境也好,十里八乡的有钱人,锅里面顿顿不断肉,你嫁给他,就等着享清福吧!”
云大嫂当时是这么跟原主说的。
可当原主到了地儿才知道,秀才老爷家的儿子不但不好看,还卧病在床,命悬一线,身上穿的都是寿衣。
更让原主毛骨悚然的是,秀才老爷家还摆着一副双人棺材。
后面,原主又偷偷听到秀才老爷说要她给儿子陪葬的话,原主吓得魂儿都要飞了。
为了活命,原主使出浑身解数照顾重病在床的小秀才。
小秀才因为在床上躺了多日,出气多进气少,虚弱得连吞咽都困难。
原主并不通医理,唯一认识的草药是田埂边生长的蒲公英,因为每次挨打后,她都会跑去田埂上扯一把蒲公英捣碎了敷在伤口上面,这样伤口就能好得快一些,还不会烂掉。
但她知道,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活着就得吃东西,不吃东西就会死。
小秀才吃不了东西,她就给小秀才熬米汤,一把米,十碗水,熬到只剩下一碗水时,能撇出小半碗米油。
然后原主再用小勺子,一点一点地将米油喂给小秀才喝。
细致又耐心,像嘴对嘴给雏鸟喂食的鸟妈妈。
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促成原主落进火坑中的罪魁祸首云大嫂,没少出现在原主的记忆中。
所以,沈玉楼一眼就认出了那张颧骨高耸的瘦猴脸。
此刻两人目光对上,云大嫂非但没有丝毫心虚,还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亲亲热热地上前来跟她打招呼。
“哎哟,瞧瞧咱们的玉楼丫头,越长越水灵了,这脸蛋,这眉眼,多俊啊,就跟那画上的人物一般好看!”
张口就是一通夸。
还是当初夸赞小秀才的那套话术。
沈玉楼都怀疑这人是不是见了猪也要这么夸。
再看看云大嫂那张瘦猴似的长脸,还有扑面而来的尖酸刻薄气息,沈玉楼都想打盆清水洗洗眼睛。
她哼笑了声,斜睨着云大嫂,淡淡道:“好看谈不上,但至少是个人,不像某些人,披着一张人皮,结果却不干人事,净干一些猪狗不如的勾当。”
当初原主去秀才老爷,秀才老爷给了原主家三十两银子的聘礼钱。
而这三十两银子,有二十两银子落到了原主大嫂云氏的手中;然后这二十两银子,又通过云氏的手,流进了云大嫂的手中;而云大嫂则拿着这笔原主卖命换来的钱,去给自己的赌鬼儿子还了赌债。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云大嫂就打上了卖了原主给自己儿子还赌债的算盘。
原主的爹娘不是东西,磋磨原主;可若没有云大嫂特意送上门的消息,他们也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卖了原主的路径。
毕竟秀才老爷家住在县城,跟大牙湾村隔着三十多里的路程,消息还传不了那么远。
所以,沈玉楼这番话说得十分不客气,就差没指着云大嫂的鼻子骂猪狗不如了。
后者心里面本来就有鬼,哪能听不出沈玉楼话中的意思,又羞又恼,面上青一阵红一阵,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一旁的周氏见了,乐得不行,使劲拧了把大腿肉,才勉强忍住没笑出声来,心中大骂云大嫂活该。
她早就看云大嫂不顺眼了。
奈何因为儿媳云氏的缘故,她一直不敢拿云大嫂怎么样,有时候甚至还得捧着端着这老**人。
如今难得见云大嫂吃瘪,周氏的心里面别提多畅快了,头一次看沈玉楼顺眼了几分。
她拉住快要压不住火气的云大嫂,看似劝架,实则提醒道:“行啦行啦,她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片子,不会说话,你跟她一般见识干啥?咱们还是赶紧张罗生意吧,不然二两银子的大肥肉要打水漂了!”
云大嫂闻言,果然便怒不起来了;再想想出门前丈夫的再三叮嘱,云大嫂甚至还得假装什么也没听懂,强行摆出张笑脸来。
丈夫再三告诫过她,不能跟沈玉楼这边发生争执,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做生意挣钱,不是为了跑来跟人吵架。
没办法,为了这门生意,他们家投进去不少钱,锅碗瓢盆不上算,光是熬汤用的骨头和大肥肉,就花了将近二两银子。
因为周氏说,他们晚来了一步,要先用大肥肉,把客人抢过来,等培养出老顾客了,后面才能大把大把地挣钱。
这也是他们刻意将摊子摆在沈玉楼摊子旁边的原因。
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抢客,更是为了方便劳丁们做对比。
同样的价格下,一碗飘着几个萝卜块的清汤,和一碗不但有萝卜,还有肥肉片子的肉汤,**也知道该买哪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