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闻笙在琼林宴后第三日,正式换上了六品翰林院修撰的官服。
那是一袭裁制得体的绯色罗裳,领口与袖口以金线绣着展翅欲飞的云鹤纹,腰间系着羊脂玉蝉为饰的墨绿丝绦,下摆处用银线勾勒出层层叠叠的海水纹,暗合“云鹤游海天”的官阶寓意。
官帽上的青玉簪穗垂落至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倒比游街时的状元锦袍更多了几分清贵雅致。
晨光熹微中,他坐在朱漆马车上,任由车夫驶向承天门,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规律的“咯噔”声。
翰林院位于承天门外西侧,是一座三进的院落,院中遍植古松,浓荫蔽日。
踏入翰林院,屋内陈列古朴而庄重,四周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泛黄的典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沉香。
这里的官员们或伏案疾书,或低声商讨,一派忙碌景象。
翰林院的工作繁杂而细致,主要负责文书编纂,从起草诏令、修撰史书,到记录皇帝言行,每一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差错;同时作为皇帝近侍,还需随时待命,应答皇帝问询,参与朝廷机要事务的讨论,可谓责任重大。
掌院学士给大家介绍了鹿闻笙,同时简单说明了翰林院的职责:“我朝翰林院,掌文书编纂、侍读侍讲,凡诏书起草、经史修撰,皆出于此。修撰一职,虽为六品,却常伴君侧,责任重大。”
公署正堂内,数十张紫檀木案整齐排列,每张案头都堆着尺许高的文牍,笔架上的狼毫沾着未干的墨渍,砚台里的松烟墨香混着窗外的竹香,熏得人恍若置身墨海。
鹿闻笙听着学士的话颔首称是,目光扫过院中忙碌的官员,只见人人手中捧着卷宗,或低头疾书,或皱眉沉思,倒真像是个清贵之地。
翰林院确实很忙,掌院学士也只是简单交代了几句,便让他到自己的办公区域熟悉工作。
鹿闻笙被安排在一处靠窗的案几前,案头早已堆满了待处理的文书,奏疏、典籍、文稿层层叠叠,几乎要将整张书桌淹没。
“修撰大人初来,且先熟悉《明会典》与近年的起居注。”典籍官将一摞泛黄的卷宗放在鹿闻笙案头,“凡遇朝会,需随侍陛下左右记录圣言;平日则需编纂国史、草拟制诰——”
对方说完便走了,不少小吏抱着新收的急件匆匆入内,公署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研墨声与纸张翻动声。
鹿闻笙看着这堆成小山的文牍,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好在他记忆力极佳,又在原主的书房里恶补了几日,倒也能勉强应对。
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书,他只得提笔伏案,开始忙碌起来。
不知不觉间,日已过午,鹿闻笙终于处理完了一摞奏疏。
他靠在椅背上,看着眼前整齐的文卷,忽然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竟然真的在这阵法里上起了班,还干得像模像样。
也是在阵法里水灵灵的上起班了。
鹿闻笙:“等等。”他好像不是真来上班的,这该死的职业病。
他揉了揉太阳穴,决定借口离开。恰逢一位同僚经过,他赶忙起身,脸色微红,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有些不舒服,晕乎乎的……”
他低头咬了咬嘴唇,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俊美的脸庞满是羞怯,双手无意识地绞着袖摆,活像个犯了错的孩童。
“莫不是昨夜编纂太劳神?”话音未落,已有数位同僚围拢过来,有人递上薄荷香囊,有人唤小吏去煮参茶,连看着刻板的典籍官都露出关切之色。
鹿闻笙有些受宠若惊——他只是想打个招呼溜了而已。
他还记得自己穿着官服,端正坐姿,怕对方没听清,结结巴巴地重复:“我、我有些不舒服,许是晨起未用早膳,吹了些穿堂风……”
他本就不擅长撒谎,此刻更是紧张得手心出汗,脸庞染上了一层薄红,眼眸微微低垂,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看上去可怜巴巴的。
几位同僚见状,纷纷露出理解的神色,有人轻声说道:“这翰林院的工作本就繁重,鹿大人初来乍到,难免有些不适应。不如先去太医院瞧瞧,也好放心。”
官员们:就说工作太多容易烦躁,瞧把孩子臊的,脸都红了。
鹿闻笙没想到自己不太熟练的撒谎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看着同僚们关切的眼神,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却又不得不继续装下去:“许是有些水土不服,不妨事,出去走走便好,劳烦各位大人了,我去去就回。”
同僚们见他这副模样,只当是新官上任压力大,又不惯官场的繁琐,纷纷点头让他去歇息。
有人甚至贴心地拿来了自己的披风,非要给他披上,生怕他着了凉。
鹿闻笙连声道谢,趁机离开了翰林院,走在宫道上,他才偷偷松了口气,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哦耶,演技大有进步,竟无人察觉!
系统看完全程,有些无语:是因为演技吗?它都懒得说。
一位同僚本打算好心帮鹿闻笙处理剩下的工作,他轻轻翻开那堆叠得整整齐齐的对方案牍,只见每一份方案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鹿闻笙的批注。
有的是对翰林院编纂史书进度的详细梳理,从章节框架到史料出处,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有的是对新科举子进翰林院实习安排的建议,不仅考虑到每个人的专长,还细致规划了他们的学习和实践内容。
鹿闻笙:桀桀桀,见识一下现代框架的魅力吧。
这位同僚越看越震惊,没想到鹿闻笙竟已将这些工作处理得如此完善。
周围的同僚们围拢过来,看着那些细致入微的批注,也都不禁触动:不舒服也要先把工作处理完吗?状元郎你这家伙!
此时,掌院学士也踱步而来,他目光扫过那些对方案牍,眼睛瞬间放光。
仿佛看到了一个能为翰林院任劳任怨、当牛做**好苗子。
总是瞧着好苗子就蠢蠢欲动的鹿闻笙还不知道,自己反过来被当好苗子盯上了。
这可不正是应了那句“终日打雁被雁啄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