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每天互殴,看谁先死 第713章 行医嘛,是这样的

();

摘桃道:“我们已经救了他的命,也算报答了他的救命之恩。明明回老家他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他不信,非要留在这里四处碰壁。是好是坏这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应该干涉。”

冯婞摸摸下巴,道:“说是不应该干涉,但走过路过难免还是要去看一眼,要是见他受了欺负,能出手的也还是会帮他一把。

“小刘大夫是个仗义人,心肠热,医术也不错,在我们的权力范围以内,完全可以给他更好的选择,至于他选不选,我们再尊重他的决定也不迟嘛。”

折柳道:“皇后这么做,也是省得你老操心他。”

虽然摘桃不说,但冯婞和折柳都知道,每逢她出宫去,总要绕去那万和堂附近看看。

她嘴上是硬,可心子没那么硬;这救命之恩说是报了,却没真的彻底丢下他不管。

小刘大夫不谙世事,让人难以放心。

不过他后来学聪明了,把钱存了钱庄,不跟任何人透露他有多少钱,也不轻信旁人。

可万和堂的人都是看人下菜的,见他没有背景,又是小地方来的,当然日日拿捏压榨他。

摘桃难免生气,但想想这又是小刘大夫自己的选择,他要是没主动请她帮忙,她总不能胡乱替他打抱不平吧。

现在要是让他去当董太医的徒弟,不会受排挤,也不用整天埋头干杂活,还能安心学点东西,的确比在万和堂放心多了。

于是摘桃道:“那我去问问他,愿不愿意拜董太医为师。”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她就又风风火火出宫去了。

这头,折柳找到了太医院来,直接问董太医:“我们皇后叫我来问问,董太医缺不缺徒弟?”

董太医闲时就编纂一下医书,道:“我虽然没有徒弟,但我也不缺徒弟。”

折柳:“董太医就不怕自己的衣钵失传吗?”

董太医:“人的结局都一样,无非就是一副白骨加一抔黄土。衣钵失传不失传,传几代,几代中断,这我不知道,我也管不了。人又不能因为怕这怕那就不用死了哇。”

折柳遗憾道:“皇后还说给董太医物色了一个不错的徒弟呢,不仅能传承衣钵,以后还能给董太医养老送终。”

董太医:“这收徒如收半个子,我要是收了他,我还得费心教导他,我现在老了我还得操心他。说不定他不成器我还要被气,原本能活九十九,结果只活了八十不到。至于养老送终,我雇个人替我善后,这不省事得多哇。”

折柳叹道:“董太医就不再考虑考虑吗?那小子董太医也见过的。”

见他不说话,折柳便不磨蹭了,转身离开,等回中宫去再想办法。

结果刚走到门口,董太医从写了一半的医书里抬起头来,问:“就是那天京兆府的那个帮助过帝后又救了皇后身边摘桃的性命的小子么?”

折柳回答:“正是他。”

万和堂是京里数一数二的大医馆了,坐堂大夫就有五六个,手下收的徒弟加起来更是十几个。

小刘大夫来了这么久,天天忙着抓药、煎药,根本都没机会去跟大夫学习。

即便是有机会,也轮不到他。

坐堂大夫不把他当回事,大夫的徒弟们也对他呼来喝去。见他一个外乡来的又很好欺负,就连其他熬药的伙计也时常拿捏他,把手里多余的活匀给他做。

对于小刘大夫来说,这都不算什么。

毕竟在镇上的时候,闹水灾瘟疫那段时间,他和他爹一天多的要接收几百个病人,他熬药都熬得双手起泡,他都从不抱怨的。

行医嘛,是这样的。

他在万和堂通过所熬的药材,也大致知道病人是个什么情况,于是把药交给病人服用时,他偶尔会提醒一下病人平日里少食什么多食什么,药能治病,食能进补。

后来有病人欢欢喜喜来说,他病好得快,多亏了万和堂的大夫医术高明。

摘桃到万和堂来时,上午排队的病人都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大堂上只剩下零星几个看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