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通古今:荒年富养,战神宠我心趴上 第二百九十三章 改善民生

方安城东郊一片开阔地带上,一座巨大的建筑群已初具规模。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如今却变成了大启第一所"技艺学堂"。建筑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的飞檐翘角,又融入了季长夏传授的现代设计理念,宽敞明亮,功能分区明确。

寒刈身着便服,在墨凡的陪同下,亲自视察着即将落成的学堂。他停在一间宽敞的教室前,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这些教室足够大,能容纳更多学生同时学习。"

"王爷,招募来的工匠和学者已经有三百余人,还有不少是从周边城镇慕名而来的。"墨凡汇报道,"他们都对您推广的新技艺充满好奇,迫不及待想要学习。"

寒刈欣慰一笑:"技术的传承和普及,是我们发展的根本。这所学堂建成后,将成为大启技术革新的中心。"

他转向身旁的总工匠张叔:"张叔,实验室和工坊准备得如何了?"

张叔是一位六旬老者,却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他原本是镇关最有名的铁匠,自从接触了煤炭冶炼技术后,便全身心投入其中,成为寒刈最得力的技术助手。

"回王爷,实验室和工坊已基本完工,设备也已安装大半。按照您的指示,我们特别设计了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可能。只是那个您说的"通风系统",我们还不太明白原理。"

寒刈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不必担心,我已经请季姑娘绘制了详细图纸,下午就能送到。通风系统对煤矿开采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告别张叔,寒刈与墨凡继续参观学堂的其他区域。除了教室和工坊外,还有宿舍、食堂、图书馆和一个宽敞的试验场。在学堂中心,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明德博学,知行合一"八个大字,这是寒刈亲自题写的校训。

"墨凡,你挑选的教习们都准备好了吗?"寒刈询问道。

墨凡点头:"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从各地招募了最优秀的工匠和学者,又从军中挑选了一批有工程经验的军官。他们已经接受了初步培训,掌握了基本的煤炭知识。"

寒刈满意地点头:"很好。技艺学堂将分为四大科目:煤炭开采、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每个学生都要先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专攻一个方向。我希望一年之内,能培养出第一批合格的技术人才。"

正说着,一名传令兵快步跑来:"王爷,矿山那边传来喜讯,新开发的煤矿已经出煤了!"

寒刈眼前一亮:"走,我们去看看!"

方安城外十里处的矿山,已经成为一个热火朝天的工作区。按照季长夏传授的现代开采理念,矿工们采用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开采煤炭,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大大减少了事故发生。

矿区负责人王实见寒刈前来,连忙迎上来报告:"王爷,新开发的东三号矿井已经正式投产,每日可产煤炭十吨以上!加上之前的几个矿井,我们现在每日总产量已达三十吨!"

"三十吨!"寒刈惊喜道,这个数字远超预期,"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满足冶炼需求,还能拿出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

他蹲下身,捧起一块刚开采出的煤炭,仔细端详。这种黑色的石头,在过去不被人重视,如今却成了推动大启发展的关键资源。

"王爷,要不要下井看看?"王实问道,"我们已经按照图纸安装了支撑结构和通风设备,安全性大大提高。"

寒刈考虑片刻,点头同意:"好,我要亲眼看看。"

在王实的带领下,寒刈、墨凡和几名亲卫穿戴好防护装备,乘坐简易的矿井升降机,缓缓下降到地下百米处。

矿井内部光线昏暗,只有墙上挂着的油灯提供照明。空气中弥漫着煤尘和泥土的气息,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闷热,通风系统正在有效地工作。

"我们按照季姑**图纸,设计了这种"井字形"支撑结构,"王实指着头顶和两侧的木梁解释道,"它能更均匀地分散压力,减少塌方风险。同时,我们还在关键位置安装了"预警木",如果有塌方危险,这些木头会先发出声响,提醒矿工撤离。"

寒刈认真观察着这些细节,不由得感叹季长夏的远见卓识。这些看似简单的改进,却能大大提高采矿的安全性和效率。

"另外,我们还在井底设置了排水系统,"王实继续介绍,"通过这些水槽和水泵,可以及时排出渗入的地下水,保持井道干燥。"

寒刈点头,然后询问了一个关键问题:"煤矿瓦斯检测做得如何?"

王实神色严肃:"这是我们最重视的部分。按照季姑**指导,我们训练了专门的"检测工",每天定时用特制的检测器检查瓦斯浓度。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组织撤离。自从采用这套系统以来,我们已经成功预防了三次潜在的瓦斯事故。"

离开矿井后,寒刈又前往了不远处的冶炼厂。工厂的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三倍,十几座高炉日夜不停地运转,生产着源源不断的钢铁。

"产量如何?"寒刈问道。

工厂负责人刘铁恭敬回答:"回王爷,自从采用了新式高炉和煤炭冶炼法,我们的日产量已经翻了五倍!昨日一天就生产了三吨精钢,质量比以前还要好!"

寒刈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有了如此产能,不仅能满足方安城的重建需要,还能大量生产武器装备,提升军事力量。

"武器生产线那边呢?"他又问道。

"一切顺利。"刘铁带着寒刈走向另一个车间,"新式钢刀、钢箭每日可产数百件,质量稳定。特别是您命人设计的这种"复合弓",比传统弓更有力,射程更远,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

车间内,几十名工匠正在忙碌地工作。有的在淬火,有的在打磨,还有的在组装。经过精密分工,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寒刈拿起一把刚完成的钢刀,仔细检查。刀身锋利无比,材质均匀,重量适中,是一把难得的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