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值班房。
休班的太监们闲来无事,凑到几个浣洗衣物的杂役宫女跟前闲聊。
太监小伟子捏了颗盐渍梅扔进嘴里,压低了嗓子道:
“几位姐儿,你们说皇后那档子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可是听闻,皇后娘娘被掳走了整整三日!”
“找回来时,肚兜子都叫人给扯断了,那叫一个凄惨!”
“如果换成别的女子,早悬梁自尽了,哪还有脸活着。”
“可咱皇后娘娘呢?”
“不但没有一死以全名节,事后还像个没事人似的,乘着凤辇入宫为后。”
“这可真是胆子大到……把天都包起来了!”
宫女腊梅白了小顺子一眼。
“你听谁讲的?”
“皇后娘娘分明只被掳走了一个日夜,何来的三日?”
“嘶……”小伟子嘬牙花子,煞有介事的道:“我还能骗你不成!”
他左右看了看,指向旁边一个与他同在坤仪宫当差的太监。
“顺公公你说,究竟是三日还是一日?”
“三日,”小顺子很是笃定的伸出三根手指,“好些人都说是三日。”
小伟子:“你看,没骗你吧。”
小顺子又突然话音一转,道:“也有说是七日的。”
一旁正在清理烛台的太监高彦嗤笑两声。
“什么一日、三日、七日的,还不都是‘日’。”
“即便是一个时辰,也他**足够生米煮成熟饭七八回了。”
“若是那伙悍匪人多办事快,七八十回也不是没有可能。”
“七八十回!”小伟子龇牙咧嘴,“那还不给捣得烂了,怡红院头牌也没这般战绩吧!”
另外两个宫女听他们说的露骨,羞得满脸通红,随手抓起湿衣裳甩过去,口中斥道:“要死了啊你们!”
“上月刚从永安巷水井里捞上来两个多嘴的,泡的皮腐肉烂,你们还敢乱嚼舌根,仔细自己的小命!”
小伟子浑然不惧,满不在乎的道:“怕个鸟卵!”
“现如今宫里头有一个算个一,只要是爹娘给生了一条舌头,会张嘴蹦字儿的,谁没在谈论?”
“偏你们俩个黄毛丫头胆怯,真是没用。”
“别人说是别人的,”两个宫女道,“咱们还是不要乱讲的好。”
这时候,一个年长些的太监神色肃然的摇了摇头,叹道:“倒也不是乱讲。”
“我有同乡在京兆府当衙役,时常到城外公干,听他说,城外的确有伙专挑大户人家小姐下手的**贼悍匪。”
“前年八月,富商柳员外家的二小姐不就被悍匪给……嘿嘿。”
“据说那帮悍匪完事后,还用刀在柳家小姐的胸脯上割了血淋淋的几个**字,端的是狠辣无比!”
老太监说到这里,小伟子忽地想起一件事,打断了话头抢白道:
“诶!几位,我突然想起来,皇后娘娘每日沐浴时从不许玖荷以外的人近前伺候,怕不是身上有什么悍匪留下的印痕,不想被人看见吧?”
几人正要答话,忽然听到身后有异常沉重的脚步声响。
猛回头去看。
见是案查司校尉水根,同十几个御前侍卫一并过来。
几人连忙噤声。
小伟子擦着冷汗,陪笑道:“呦!校尉大人,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快请坐。”
水根偏过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尔等罔议皇后,其罪可诛,带走!”
……
坤仪宫。
苏辰与武玄策稳坐上首。
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等十几位头顶乌沙的大臣,分列左右。
小伟子等人被押解进来。
见了此等场面,顿时被吓的两眼一黑,双腿似泡过头的面条一般发软。
这这这……
瞧着像是御前三司会审啊!
他**!
这几天议论皇后清白的人那么多,怎么不抓别人,就抓他们几个?
真他娘祖坟冒黑烟了!
小伟子“哐哐”地磕着头,寻死觅活的大叫道:“皇后娘娘,奴婢冤枉啊!”
“奴婢从没在背后说过娘娘半句坏话,奴婢可以对天发誓,求皇后娘娘明鉴!”
高彦、小顺子、腊梅几人也叩首叫冤。
“奴婢也没有说过娘娘坏话,他、还有她,都能给奴婢作证!”
“娘娘,奴婢也没说过,大家都知道奴婢嘴巴是最严的,从不议论宫闱之事,请您相信奴婢!”
“娘娘,奴婢冤枉!”
“肃静!”太监总管郭胜忠见武玄策神色不悦,赶忙大喝了一声。
“皇上驾前吵吵嚷嚷,像什么样子!”
几乎是与此同时,大理寺少卿孙毅躬身出列。
“皇上,皇后娘娘。”
“恕臣愚钝,皇后要臣等旁观肃清流言,臣却不知,娘娘抓这几个内侍过来,是何用意?”
“难道……”
“娘娘是要让他们证明给臣等看,宫中无人议论此事吗?”
——这不是逗**呢!
——简直荒谬!
——如今宫闱内外流言如沸,谁人不知?
——仅仅是这几人没说过有什么用,谈论此事的人多了去了。
武玄策沉着脸看向苏辰。
苏辰淡笑道:“卿家误会了,本宫提他们过来,是要追溯谣言始末,查出妖言惑众的造谣者,并非你猜测的那个意思。”
“原来如此,”孙毅肃然道:“是臣急躁了,请皇后娘娘恕罪。”
苏辰微微摆手。
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旋即便准备提审这些太监、宫女。
这时,监察御史突然站出来,道:“娘娘,正所谓……三人成虎!”
“即便娘娘肃清了世人口中的流言,也难以消除人们心中疑虑。”
“臣以为,请敬事房掌事嬷嬷与太医院为娘娘验明正身,方为上策。”
“只要娘娘身家清白,流言亦可不攻自破。”
苏辰冷冷的扫视过去,“你在教本宫做事?”
监察御史很是傲然的挺了挺身子:“臣职责所在,直言不讳!”
实际上,是他暗地里收了安贵妃厚厚的一笔银子,叫他针对皇后。
其目的,便是让敬事房对皇后验明正身。
是以他自家里猜测,皇后极可能真的被歹人凌辱过,而安贵妃手中掌握了切实的消息!
这可是天大的丑闻呐!
如果这件事在自己的主张下被彻底证实,那自己绝对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数为官者追求的青史留名,这不就成了吗!
就算皇帝爱惜面子,在史官记载此事时横加拦阻,那也不惧。
正史不记,还有野史呢!
野史也是史啊!
干就完了!
只要此事办成,自己这监察御史的名字,便能流传万古,被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