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似乎看李默有些犹豫,他淡淡说道:“黄校长这个人我接触过,为人很不错,而且还是很惜才的。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尽管说,如果能打动他,说不定下一次能够直接去省委党校参加培训。”
石俊说这番话,自然是为李默好。
不过石俊说话的时候,也不藏着掖着,其他人听到之后,纷纷神态认真了起来。
这一次讨论的题目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就是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等到小组讨论开始之后,果然黄继学在吴雨陪同下,直接过来了。
小组成员之前就听到石俊说黄继学会来自己这个小组督学,有些人还不是很相信。因为他们这个小组,跟其他小组比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优势。
特别是李默和几个乡镇负责人都在这个组,无形之中拉低了这个小组的分量。
可是偏偏,黄继学真的过来了。这让那些学员,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
对于黄继学的到来,石俊也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然后他进行了开场白:“各位学员,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大家已经看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
具体的延伸意思,我也不赘述了,各位应该在很多地方听说过这样的话,也知道各种解释的意思。咱们讨论就是结合当前的工作,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石俊的开场白之后,就让学员逐一发言。
李默排在后面,自然轮不到他开场。不过他琢磨这个题目,觉得想要谈论精辟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这句话在很多地方被引用,并不是什么生僻的句子。正因为这句话的常见,所以被做了很多文章。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出自高手的,想要找出新路不容易。
不走老路如果走新路,这又涉及隐喻的模糊性与多义性陷阱。临时谈一些论点,或许可以结合当前形势,做出一些讲解。但是论点想要支撑起来,没有那么容易。
果然开场第一个人,就将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联系到了“不折腾”上。刚开始,他还联系实际,说到基层治理的不容易,可是现在各种任务太重,导致基层疲于应付,无法很好地进行治理。
这番话,说到了很多基层人心里,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高度确实不够,更何况他很难就此剖析到深层次的根源问题。
后面的几个人也看出了这个问题,选择老生常谈,找出一些成熟观点来应付。
黄继学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就连笔都没有动一下。显然对这些回答,很难触动这位基层爬出来的学者型领导。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市研究室主任陈爱平一发言,立刻就引起了黄继学的注意,拔得了头彩,盖住了所有人的光芒。
市研究室主任陈爱平是正处级,而且在座之中,名气最大的就是他了。庆州日报不少头版重要评论,都是他撰写的。
市委书记刘华方对他很欣赏,据说下一步就要成为市委常务副秘书长,虽然还是正处级,那就是市委领导身边的近人了。
陈爱平一张口,的确就显出了不一样的气魄。他围绕“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进行阐述,引用汉初"文景之治"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连续两代君主坚持"与民休息",奠定武帝盛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