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的辈份之所以高,很好理解,青州徐氏做为数百年传承的世家,在其族中自然会有长支与末支的区分。
时间推移之下,末支的族人高出同龄人一个辈份,甚至两个辈份都属于正常。
徐平显然是青州徐氏末支传承,按理来说身为族中末枝,并没有话语权,只空占了一个辈份,家族没必要对其时行打压或者逐出。
毕竟将叔叔辈乃至爷爷的辈人逐出,这事传扬出可不好听,青州徐氏乃是大家族,更得注意这方面的影响。
嫡系长支当权,而末支旁系传承,只是人前维系正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毕竟有这样说话不算,但是辈份却极高的人站在人前,身为家族的负责人,说话就显得更有力度一些。
毕竟可以用长辈都不反对,这一说法进行压人。
于情于理。
徐平都该在徐氏过清闲日子,虽无话语权,但地能被家族养起来,更像一种家族的图腾和供奉一般,因为徐平在其他族人那边真的可以排到爷字辈,而非徐世家这般,只占了叔叔辈。
随着这段往事浮出,陈元坐在大堂上表示,他们之间的恩怨,自与眼下案子无关,既然杨青河主动承认过错,一切自然就依规矩办事即可。
“至于徐平身世如何,本官也无法做主,还是由徐家自行处理为好。”
陈元对此事选择不予理会。
这时杨青河自是欣然同意。
“大人英明,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徐世宇哪会同意。
因为这样根本达到他的目的。
他此番在平阳县挑选店铺,本就是奉了徐海命令,徐海别看年岁小,乃是徐氏长支嫡系,若无意外,将来执掌青州徐家者必是此人。
徐家一直以来,有一个传统,隔一辈名字为两字,再隔一辈名字为三个字。
所以徐平和徐海虽同占两个字,但是徐平乃是徐海的爷字辈,而奉命行事的徐世家乃是他的族叔。
徐平方才之所以质疑徐世海没有资格,皆因他既不占长支也不占末支,在家族当中地位极其尴尬。
身为末支好歹还占一个辈份优势,而身为长支自不必说,自古都是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
而夹在中间这部分族人,就尴尬了。
他们既无法像家族宠物一样,因为辈份高被人养着,亦不能如长支一样当权,只沦落为听命行事的份,希望有一天可以靠上大树。
徐海显然就是徐世海这个族叔需要倚靠的大树,他非常乐意替徐海办事。
前番陈元为打造玄甲军,因某些宣传需要安排刘野举办盛大仪式,徐海有幸在受邀之列,也是那一次徐海因陈元的娘子柳依依及岳父柳如海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心生芥蒂。
这一次徐海听说陈元要回平阳县,早早安排徐世家在平阳县租下店铺,并以此为幌子寻找机会,给陈元制造麻烦。
结果没等徐世海想出如何制造麻烦,反倒是杨青河那边主动给他送来机会,徐世宇当然要把握住,不但如此这次他还要稍带着将徐平除掉,这一定会令徐海更加满意。
陈元此时,又怎会知晓徐家这些狗血的往事。
他更不知道。
徐平之所被逐出徐家,全因意外卷入当年陈清宇夫妇遇害一事。
司徒明与其约定在长生观后山见面,也是为了当年的事情。
这一切都与陈元有关。
换言之。
徐平对于陈元的身世如何,亦是知情者,但是他一直将这个秘密藏于心里。
至于那日因为周青青的关系,徐平和胡二牛二人因此与陈元不打不相识,实在是另外一种巧合下的交集,若非如此,徐平只是知道陈清宇有陈元这样一个后人,并且入赘柳家,不会真正与陈元结识,并受陈元恩惠。
他与王伯不一样。
王伯不忍心陈元一直活得稀里糊涂,徐平反而觉得一些事情,陈元知道得越少越好。
对于这件事情上,他与现在住在青云山的王伯,一直以有分歧,但是事情已然发生,徐平也不好说别的,更何况王伯并不知道徐平亦是知情者,U并且手中还有重要证据。
关于青州徐氏勾结鲁王的证据,陈元的父亲陈清宇之死,与那位自称黄爷并暗中培养力量的鲁王有很很大关系。
当然想要陈清宇夫妇闭嘴之人,并非只有鲁王,那位神秘的顾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以及叛逃天枫而唯一未被追杀的青平居士,亦在其中。
直到现在依旧在暗中博弈的三股力量,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不希望陈清宇多活一天,所以最终到底何人下的手,并不重要,这三人都有参与其中却是真的。
而其中的一追杀行动,便与青州徐氏有关。
鲁王许诺,事情若成,必然助青州徐氏像四大世家一样强大。
当时徐家的当家人徐世野,因为只顾眼前利益,竟然选择与鲁王合作,而这个徐世野就是徐海的父亲。
而徐世海犯得最大错误,就是错误地将徐平逐出以后,才发现与鲁王之间的往来的信件不见了。
很显然。
徐平是故意触怒家族,然后选择被逐出,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将书信带走。
这些年来,徐家一直没有放弃,但就是找不到徐平的人。
青州徐氏的人又怎会想到,徐平身为堂堂世家子弟,却当起了土匪,这也让他前面很长一段时间都躲避开徐家的查找。
直到前不久。
青州徐家才收到一封神秘书信,书信上面称徐青云山徐平便是当年那个被逐出之人,希望徐家人把握机会。
但是此时的徐平领着一众人,与官府建立合作关系不说,更有陈元做靠山,连青州知府刘野都深得陈元恩惠,这让徐家如何明着下手。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
青州徐氏势力在大,远未达到可以抗衡官府的地步,即便比他们更强大四大世家,只能说左右时局,却没有哪一家敢站出可与朝廷作对。
徐世宇此时觉得这机会,简直千载难逢。
他这时提出。
“好,既然大人这样说了,我想我将人带回徐家,总不算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