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昏聩之举,必将动摇国本!”】
【朱由检抹了把脸上的血,冷笑一声:“若能解决运输难题,朕这道疤算什么?”】
【“车舆局继续研发,再有阻拦者,革职查办!”】
【研发陷入僵局时,年轻工匠周明蹲在角落里,欲言又止。】
【朱由检注意到他的异样:“你有话要说?”】
【周明紧张地搓着手:“陛下,小人老家的独轮车,会在车轮边缘加木板防陷。”】
【“咱们能不能给铁轮也加个......像脚一样的东西?”】
【朱由检眼睛一亮:“即刻试验!”】
【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试验,新车终于成型。铁轮两侧加装了可开合的铁制履带,如同给车轮穿上了“铁履”。】
【试运当日,校场围满了人。】
【当满载千斤粮草的“铁履车”缓缓驶入泥泞路段时,随着铁履展开,车轮竟平稳前行。】
【“动了!真的动了!”围观的百姓发出阵阵惊呼。】
【老车夫李长顺挤到前排,难以置信地说:“这玩意儿比十匹马拉的车还管用?”】
【朱由检兴奋地拍着周明的肩膀:“重重有赏!立刻批量制造,先造百辆!”】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户部尚书毕自严算盘打得噼啪响:“陛下,若推广此车,运输损耗至少降低六成,每年可节省白银五十万两!”】
【“如此一来,国库压力能大大缓解,来年的军饷和赈灾款项也有着落了。”】
【但也有大臣提出质疑。礼部尚书李腾芳皱着眉进谏:“陛下,此车外形怪异,恐惊扰百姓。”】
【“且其构造复杂,维护成本高昂,后续费用从何而来?臣担心,这会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
【兵部尚书杨嗣昌也出列道:“陛下,虽说此车在试验中表现不错,但大规模投入使用,还需考虑诸多因素。”】
【“比如车夫的培训,车辆在不同地形的适应性,以及战时的实用性。贸然推广,万一出现问题,耽误了粮草运输,后果不堪设想。”】
【朱由检沉思片刻,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眼下粮草运输迫在眉睫,不能因噎废食。”】
【“先在京城周边及重要官道试行,同时设立专门的维护机构,研究降低成本之法。”】
【“至于车夫培训,可由车舆局负责,挑选年轻力壮、头脑灵活者,先行教导。”】
【民间对“铁履车”的出现,起初充满恐惧和抵触。】
【河北的村民传言:“这铁疙瘩是勾魂车,见人就吞!晚上从它旁边过,都能听见鬼哭狼嚎。”】
【运河边的车夫们聚众抗议:“这是要断我们生路!我们祖祖辈辈靠拉车为生,这玩意儿一来,我们喝西北风去?”】
【甚至有人趁夜潜入车厂,试图破坏车辆。】
【为了消除百姓的疑虑,朱由检决定亲自出面。】
【他在卢沟桥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运输演示会,邀请了各地的百姓代表、粮商以及官员前来观看。】
【演示当天,阳光明媚,卢沟桥边人头攒动。】
【朱由检站在“铁履车”旁,大声向众人解释:“乡亲们,这‘铁履车’不是什么妖物,而是能帮我们解决大难题的宝贝。”】
【“它能更快地运送粮草,保证边关将士吃饱穿暖,守护我们的家园。”】
【“以前运粮,路上要耽搁很久,还损耗严重,现在有了它,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而且,车夫们不但不会失业,还能学习驾驶新车,工钱只会更多!”】
【演示开始,一辆辆“铁履车”满载粮草,在模拟的泥泞道路和崎岖山路中平稳行驶,速度比普通马车快了近一倍。】
【围观的百姓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本的恐惧和怀疑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