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四下看了看,确定没有任何被偷听的风险后,才贴在大阿哥耳边说:“毕竟,大清疆域越大,孤之后要继承的也越大不是?到底孤才是皇阿玛最最看重的嫡子,名正言顺的太子!”
这要放在以前,大阿哥保准当场眼珠子变红,嫉妒到无以复加。
因为他一直自认在任何方面都不输于胤礽,结果就因为对方占了一个嫡字直接后来居上,压在他头顶半辈子……
只想一想,就让人接受无能好吗?
可如今……
大阿哥哈哈大笑,直乐的肚子都疼了:“还真是越怕什么,就越强调什么呢。啧啧,早些年,你可不会动不动就把继承二字挂在嘴边上。”
“咋,昏招出多了,知道皇阿玛对你这个名正言顺的太子越发不满了?”
这简直就是当着矬子说短话,指着和尚骂贼秃。
再好脾气的都受不了,更何况太子从来不是什么好脾气呢?
直接一个砚台砸过去:“胤禔,孤看你是找死!”
大阿哥侧身躲过,**兮兮地笑:“那你打我撒,你杀了我撒~快快快,死穴在这,命也在这,有胆你就来。没胆……”
“那你怎么扔的砚台就怎么捡回来,再恭恭敬敬给爷道个歉。说声大哥我错了,再也不敢了。否则爷这就往乾清宫跟皇阿玛告状,让你在无逸斋念一辈子书,当真真正正的……”
那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老学究三字还没说出完,康熙接话了:“胤禔,你要跟朕告什么状?”
明黄龙袍出现,康熙凉飕飕开口。
正剑拔弩张的哥俩都懵了:不是,皇阿玛什么时候来的?按理说这个时候,他老人家不是应该龙心大悦,兴致勃勃地跟文武大臣谈论如何治理新添的倭子与**二省么?
这怎么……
怎么还能有闲工夫跑他们这儿来……
太子和大阿哥大为不解,但他们知道自己怕是又完了。轻则被骂到头昏脑胀,找不到北,重点这无逸斋就要无限期续费。
两位超龄大学生双双跪下:“儿臣参见皇阿玛,给皇阿玛请安。恭喜皇阿玛拓土开疆,又为大清新添了两个行省,达到了蒙元都未曾达到的高度……”
彩虹屁张口就来,那叫一个丝滑又圆融。
就好像刚刚的尴尬没有出现,他们俩始终是兄友弟恭的皇家兄弟典范一样。
这演技,简直让乌那希叹为观止。
但是很明显,康熙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少跟朕转移话题,朕问你呢!胤禔,你们两个刚刚又吵什么,你又想跟朕告什么状?”
大阿哥:!!!
这个时候,他难道敢说太子跟跟自己摆嫡皇太子谱儿,他讥笑对方大失圣心?
不不不。
他是直不是蠢,再怎么也不至于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二。
这……
这这这了半天,也没这出个相对合理的解释来。
他只好汪地一声哭出来,直接豁出来这张老脸。
“回皇阿玛的话,胤礽混账,竟讥笑儿子辛辛苦苦整顿了许久八旗军纪,结果别哭哈哈的被罚跟他来一起在无逸斋念书。这要是策妄阿拉布坦真个来袭,别说统帅了,儿子连个先锋都混不上。呜呜呜……”
“因为,因为十四弟凯旋而归,有功劳,有战绩,明显是个更合适的人选。儿子就是那头被卸磨杀掉的驴,搞不好要在无逸斋念一辈子书。您听听,您听听这话是不是其心可诛?”
好端端被红口白牙污蔑,太子脸都气绿了:“你放……”
屁字还没说出来,就又被大阿哥死死怼住:“那你说,你说爷为何与你置气?”
太子:!!!
一句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就让皇阿玛忌惮至今,老怀疑他恨自家老子不死,不能早早顺位登基。
刚刚他都明确提到继承二字了,哪敢如实交代?
就只能猛夸十四,觉得他才是个天生的帅才。只有他继续挂帅,才能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成功的样子。
而某人……
皇阿玛早年也不是没给他机会,他自己不中用啊!
现在裕亲王伯已逝,再没有人帮他背锅咯~
乌那希在一边听的津津有味:[哎呀呀,不怪老话说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这皇玛法毒舌震史册,儿子们也都言语如刀啊!]
[啧啧,嘴上哥哥弟弟,好像相亲相爱一家人。实际上大清版拼多多,是兄弟就来砍一刀~]
[手足互搏,刀刀见血呀!]
这番小感叹起处,大阿哥把自己的葬礼都给想好了。
也就太子傻狗不知臭,还在标榜自己没有私心,都是为了大清更好的开疆拓土呢。
哦不,咱是礼仪之邦,皇阿玛也非穷兵黩武之人。
先前倭子国、李氏**,那都是伐不臣。之后的策妄阿拉布坦则是收复失地,毕竟西域是中原固有之地。
不过宋朝软弱,元朝四大汗国形势复杂,明朝也差些手段。
以至于西域故地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如羁留在外的游子,就等着皇父将之接回家呢!
滔滔不绝一串彩虹屁,简直将康熙碰到了个前无古人后也未必有什么来者的高度。放在以往,康熙还不知道有多欢喜呢。
现在?
他只怪自己来的太巧,听力太好。
除了太子那句小小声炫耀,剩下的都听了个全乎。
且知道老大确实在放屁,好太子已经开始想着继承他**下那把椅子了呢。
可笑他都已经知晓,这俩糟心玩意儿却还在演。
明明俩人互看不顺眼,简直拿对方当自己的生平大敌。但在忽悠他这个老子的事情上,两人还是空前一致。
瞬间,康熙心中五味杂陈,连新得两个行省的喜悦都浅淡了几分。
一脚踢开还抱着他大腿嚎,各种尝试想早日解除读书生涯,回去继续巡视驻防八旗的大阿哥胤禔。
康熙冷着脸说了句让小公主惊讶不已的话:“朕不要你觉得,朕要朕觉得!你鲁莽,太子冲动,都缺了为人臣子所需要的恭顺、谨慎与谦卑。也失了为人子的孝顺、真心与良善。就该留下来,多读些圣贤书。”